十五年前,他从黑龙江科技大学毕业,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,一路南下,跨越近三千公里。
一路上,他都在想象自己工作的模样。陈庆刚职业的起点在江铜集团永平铜矿。十多年来,这里不断优化工艺流程,选铜回收率从82%提升到88%,选硫回收率从72%提升到90%。指标不断进步的背后,是选矿团队拼搏奋进、追求卓越的辛勤付出。
陈庆刚就是其中的核心成员之一。在前不久的江西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,他被授予“江西省劳动模范”荣誉称号。
勤学苦练强内功
这个东北娃,在25岁之前从未想过要远离家乡。但在江铜到学校办了那场招聘会后,他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。一纸约定,将他和江铜紧紧联系在了一起。
陈庆刚作为村子里少有的大学生,是家里的骄傲。勤劳朴实的父母,也塑造了陈庆刚“一勤天下无难事”的品质。
儿行千里母担忧。与江铜签约之后,父母也曾忧虑过:相隔千里,想儿了该怎么办?陈庆刚宽慰父母说:江铜是行业龙头,那里会有更多机会。
初到江铜的永平铜矿,陈庆刚被分到选矿厂磨浮工段浮选岗。从学生到工人,他没有“水土不服”。铲矿,冲池子,四班三倒……他从最基层干起。渐渐的,陈庆刚克服了黄药刺鼻的气味,习惯了泥浆裹身的不适感,将每套流程、每道工序甚至每条管路的走向牢牢记在心里。
在这个全矿效益中心,他脑子里有无数关于选矿的问题和点子,常常拖得师傅们不能“按时下班”。
尽管这样,因为能吃苦,肯学习,体力也好,老师傅们还是对这个钻研好学的年轻人“越看越喜欢”。
时间一长,师傅们都感叹:这个陈庆刚,除了“老鼠洞”不知道,其他地方他全知道!
潜心钻研增效益
2007年,陈庆刚走上磨浮工段副段长的岗位。在他看来,选矿人追求就是不断提高金属回收率,这件事收益巨大,且永无止境。而他的工作,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去发力。
同年,选矿流程迎来“历史大改”——浮选机换型改造。
任何改造都无法一蹴而就,牵一发而动全身,他压力空前巨大。
改造后的试生产初期,新工艺“消化不良”,矿浆频繁跑槽,流程一度瘫痪,员工议论纷纷。
面对压力,陈庆刚整天泡在现场,不断调整参数,摸索寻找方法,最终实现流程优化,为铜硫回收率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参与了浮选柱改造、二段选硫技术改造,技术水平不断积累。
长期的现场历练,让他练就了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通过浮选泡沫大小和颜色,就能判断指标好坏。
“机台有问题,陈庆刚一来,很快就能解决。”岗位操作工对他相当服气。
凭着对学习钻研的劲头,2010年,陈庆刚考取了在职研究生,原本就忙于工作,业余时间基本上都在“啃书本”,没能顾得上家里。所幸,能干体贴的妻子把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,让他没有后顾之忧。“他是单位的劳模,我是家里的劳模”,陈庆刚妻子打趣地说道。
执着追求不停步
长期的学习积累提升,让陈庆刚有了敢于打破常规,勇于突破的自信。他常说“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,变革才有希望”。
永平铜矿的钢球配比率,一度采用上世纪80年代确定的老指标,陈庆刚认为“这得变一变”。为探索出更优配比,他主动带班跟班,加班加点。120多个日夜过去,陈庆刚用数百次的取样以及几万个数据分析,准确掌握现场情况,最终确定工艺参数,为选铜回收率的提升提供了保障。
2016年,他在查阅研究院设计的“一粗一精一扫”选硫工艺流程时,结合多次的流程考查数据,创造性地提出“优化选硫工艺,一次粗选直产硫精矿”方案,不仅优化了工艺流程,提高了选硫回收率,也有效节约了电量。
2019年,他担任选矿厂生产副厂长。岗位变了,要求高了,他需要在更高层次、更大范围系统思考,坚持创新,力求“更优工艺、更好指标、更高效益”。
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,陈庆刚敢于挑战,勇于创新。近年来,永平铜矿选矿厂的每一次技术工艺改造,他都勇担重任,他参与的项目曾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、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,项目的应用,每年给矿山带来数百万的科研成果转化效益。
陈庆刚与矿结缘,矢志不渝,专注技术,精益求精。十五年来,他以优异的成绩、丰硕的成果,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,也为采矿技术的进步和江铜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!(李萍 刘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