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2日,惊悉原冶金部副部长、江西铜基地建设总指挥部党委第一书记茅林同志与世长辞。噩耗传来,深感悲痛。我在第一时间发出唁电后,陷入深深的怀念之中。
茅林一生,“戎马青春为国酬,情怀有色立神州。功勋铸就恢宏业,两袖清风到白头”。此时,我身在异国,纵古稀之年,记忆的闸门大开,往事历历在目。
十年动乱结束后,全国大搞“大干快上”,追赶失去的十年,冶金工业系统也上了几个大项目,宝钢和江铜就是当时最大的两个项目。冶金部决定,由茅林副部长负责筹建铜基地指挥部。
江西铜基地“六五建设规划”示意图
1979年3月,茅林一到江铜,就考察了江西所有的铜矿山。我最早认识茅林副部长,是在当时的银山铅锌矿。
那一天,银山铅锌矿通知召开全矿干部大会,茅林副部长亲自作报告。那是我到矿多年,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领导。只见一位50多岁的同志走上讲台,他身材高挑、眉毛浓密、面容英俊,衣着简朴,显得格外精神。记得当时他谈到了冶金工业的发展形势,讲到了开发江西铜基地的意义和设想,并对大家提出了要求。他会上没用讲稿,一个多小时的报告,激起了大家对未来的憧憬。与会所有人员感到非常振奋。
成立江西铜基地总指挥部和中共江西铜基地总指挥部委员会的通知
1979年7月1日,江西铜基地总指挥部和江西铜业公司正式挂牌,两块牌子,一套人马,茅林兼任中共江西铜基地总指挥部委员会第一书记、总指挥。铜基地建设总指挥部组建后,我被调到指挥部团委工作。我在公司团委工作三年多,又到德兴铜矿任职十年多,其间与茅林副部长有了较多接触,对茅林副部长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。
我对茅林副部长的第一印象,是他的简朴和务实。
那时候,茅林副部长天天都穿便装。他最常见的两件上衣是青灰色和浅黄色的夹克衫。会见外宾和出席庆典时,他也会穿西装和中山装。
他的办公室起初为一处平房,后来搬到工字楼。工字楼是当时公司办公楼,南北两楼层间有楼道相通,像“工”字形。茅林搬到工字楼北楼二层西侧一个十几平方的房间办公。办公室里,一床、一桌、一橱,还有几把椅子和两个铁皮文件柜。在江铜工作期间,茅林工作生活都在那里。铜基地筹建时期,工作千头万绪,茅林每天都很忙,他办公室的灯光经常亮到深夜。
茅林副部长兼任江西铜基地总指挥部第一书记,工资由冶金部发,他没有在铜基地领过一分钱薪水。生活上,他从不搞特殊。吃饭,就是在工字楼后面的机关食堂,与大家一同进餐,有时还和指挥部其他同事边吃饭边谈事。他的工作用车,是当时江铜最好的浅蓝色上海牌轿车,但茅林接待外宾时才会用到,他平时外出以吉普车为主。
江西铜基地指挥部组建后,“统揽全局、规划发展”是第一要务。茅林副部长经常深入一线,考察调研。永平天排山,德兴水龙山、黄牛前、官帽岭,银山铅锌矿的“九龙上天”,武山铜矿、东乡铜矿的井采场,他都一一进行实地考察。
1979年12月22日至27日,江西铜基地建设协作会在南昌召开
江西铜基地的规划与设计,当时北京、南昌、长沙、昆明地等8家勘察设计院都有参与。一开始,江西省准备在德兴铜矿附近的香屯建设冶炼厂,由于香屯河枯水期水量不足,这一方案被直接否决。为找到冶炼厂的最佳选址,茅林陪同国家计委李景昭副主任和其他专家,在乐安江、信江、抚河流域进行了全面考察,最后确定在“铁路沿线、水源充足、与矿山相距适中”的贵溪建设冶炼厂,方案得到国家计委的批准。
1980年1月6日,国家建委和冶金部领导视察大山选矿厂地址
茅林副部长工作勤勉,作风务实。德兴铜矿三期尾矿库建设前期,他与钱家铭副省长、王万朝副专员在大茅山垦殖场的铁罗山里,整整走了一天,为的是摸清山林、山地的基本情况,尽可能减少尾矿库建设用地。在江铜几年,茅林几乎踏遍了江铜所属区域的山山水水。
我对茅林副部长的第二个印象,是他的精明和睿智。
铜基地建设初期,为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冶金部请美国福陆公司承担初步设计。该公司为德兴铜矿设计的开发规模,最初为18万吨综合处理能力,其大型设备釆取补偿贸易方式由美方提供,即把设备当成投资,以矿山产生的效益来偿还,或者按照总投资所占比例分红。
茅林等铜基地领导经反复研究,认为这一模式“中方收益不高,矿山服务年限较短,债息偿还存在很大困难”,随即否定了这一方案。后来,美国福陆公司设计的第二版方案,产能规模为13万吨综合处理能力,也因国民经济大调整,被再次否决。
1984年,德铜顺利完成一期工程建设,形成15000吨/日采选生产能力
美方设计的整体方案虽然没有采用,但他们的初步设计图纸,被江铜买下,其中多碎少磨、原矿提升、尾矿自流、选厂选址等科学理念,在后来北京有色研究设计总院9万吨综合处理能力的设计中采用。当初参与这一工作的人员都说,这是最为精明的选择。
建设初期,茅林副部长多次主持召开设计论证会,最终确定了德兴铜矿铜厂先开发、富家坞后开发、铜厂矿区先南后北的开发步骤,德铜未来发展釆取先挖潜改造、分步扩建的方式。事实证明,这一矿山开发的思路,步子稳,投资少,见效快,是依据当时条件较为稳妥的发展思路。
上世纪80年代初,德铜采场
在德铜开发设计的具体方案中,三号尾矿库具有库容小、离村庄近、占用农田多、征地补偿费高的缺点。茅林发现后,决定取消该库。这也是现在德兴铜矿只有一、二、四、五号尾矿库而没有三号库的原因。
江铜人对资源综合利用,有一个通俗说法,叫“吃干榨尽”。我记得这个说法最初由茅林副部长提出。当时他一直要求釆矿环节千方百计降低损失率、贫化率,选矿冶炼环节千方百计提高回收率和产品质量。“吃干榨尽”,几乎是他的口头语,江铜资源综合利用“吃干榨尽”的理念和实施办法,也得到了国家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,并在全国范围进行倡导。
方毅为贵冶投产庆典剪彩
对于公司机关的选址,起初争议声音也很大。当时,设计部门和地方政府强烈建议江铜机关设置在贵溪和鹰潭之间,将鹰潭和贵溪连成一片,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。茅林副部长坚决不同意,因为这样又要建一套水电气等生活供应设施,增加征地等投资费用。茅林等铜基地领导最终决定,江铜机关总部先设在德兴铜矿,这样可利用其生活设施齐备的条件,减少辅助设施建设,加快人员安置进度;同时公司机关办公楼与贵冶同步建设,建成后公司机关再迁至贵溪,原德兴地区的公司机关大楼用于德兴大矿建设。
在铜基地建设过程中,茅林副部长坚持从实际出发,统筹兼顾、精打细算,充分体现其顾全大局、精明睿智的一面。我曾偶遇茅林在江铜期间的秘书尹霖初,当谈起茅林时,我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茅林副部长算起账来,特别精明。
茅林副部长给我最深的印象,是他关键时刻的坚定和沉稳。
1980年,国民经济实施大调整,冶金系统的在建大项目只保留了上海宝钢,江西铜基地划入缓建行列。这对于当时干得热火朝天的江铜人来说,犹如兜头一盆冷水,让人透心凉。
当时,有色五建队伍绝大部分已进场,贵冶平基基本完毕,冶炼主厂房已吊装封顶,从日本引进的主要设备已经到洪圩坝待卸,骨干人员已经培训等待上岗;永平铜矿大矿建设已经展开,釆矿已经开始剥离,大选厂也已经开建,从加拿大订购的球磨机正在洽谈,人员已经开始培训;德兴铜矿引进的4台牙轮钻机、4台13立方米电铲和10台154吨电动轮汽车已经到货,堆在矿篮球场上,北京院设计队部分人员已经进矿;有色四建的队伍一部分已经到德兴,一部分已从兰州出发在路上,一部分正在整装待发;从白银、大冶、云冶、中条山等全国选调的技术骨干有的已经报到,有的正在来江西的路上;近千名技校生已经进入实习阶段快毕业分配;2千多名职工招聘的考试已经考完,正准备发通知……
真要千军止步、万马停蹄?
1980年7月30日,贵冶一期工程开工
关键时刻,茅林副部长于7月中旬主持召开党委会,班子成员统一思想后,立即召开指挥部所属设计、施工、生产单位主要领导和公司各处室负责人会议。茅林副部长首先传达了江铜项目调整的原因,表示坚决执行国家调整方针,同时他斩钉截铁地说,铜基地是缓建而不是停建,江铜项目是量力而行不是全盘下马,缓建工作既要有序进行更要缓中有进。茅林的一席话,如同定海神针,稳住了群众焦急的情绪和当时复杂的局面。
会后,茅林副部长前往北京,争取到必要维护资金。此后,贵冶按照“以厂代库,就位维护”的办法,用国家拨付的维护资金,将设备安装就位,并从公司技校挑选了上百名学冶炼和机电的优秀学生参加安装调试,赶在引进设备规定保质期内(逾期出现问题对方不负任何责任)实现全线运转检验。德铜通过自筹资金,先用两年时间建成了一期5000吨选矿“挖、革、改”工程,后完成二期扩建工程,日采选能力一跃为3万吨规模。后来又通过三期扩建,德铜产能在3万吨/日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5万吨、7万吨、9万吨。
德铜一期建设誓师大会
茅林等江铜第一代创业者们,为江铜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。2001年,江铜阴极铜产量达到22.6万吨,终于在新世纪的第一年实现了国家规划的第一步战略目标。此后,江铜加快发展步伐,成功跻身世界铜业前三强。在江铜成立30周年大会上,茅林当之无愧评选为“江铜十大功勋人物”之首。
茅林心里始终装着职工群众,让我印象非常深刻。
1980年江铜缓建之时,招工考试已经结束,上千名通过考试的青年正等待入职。但招工停止的传言,引起职工家属情绪的剧烈波动。
那时候,我刚出差回来,发现十多名知青围在公司一楼,我和劳资、教培部门的同志一起把他们带到机关食堂,了解情况。记得他们当中,有的家中兄弟姐妹众多,好不容易考上一个,听说不被录用,非常着急;有的家中老人生病,急待儿女就业,养家糊口;有的老知青下放五六年,好不容易盼来工作机会,却又泡汤了。茅林副部长了解到职工群众的难处,非常重视,他专门主持召开党委专题会,予以研究解决。茅林副部长指示各单位积极开展多种经营,努力安排职工子女就业。并明确表示,这次招工,算数!1982年,江铜建设逐步恢复后,招工承诺一一兑现。
茅林副部长对职工群众的关心,也让王万朝(曾为德兴铜矿老书记、基地副指挥)记忆深刻。他曾对我讲过这样一段往事:一年春节,茅林在北京开会回来,已是大年三十晚上,他冒着大雪,专程看望了永铜的老同志和一线职工。王万朝谈起往事,叮嘱我们向茅林副部长学习,要心里始终装有群众。
1983年,国家为了加快有色金属工业发展,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,由邱存甫任董事长,茅林任副董事长。茅林从此结束了常驻江西铜基地的工作。
1985年,永铜建成投产
茅林常驻江铜工作四年多,对江铜、特别对德兴铜矿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。茅林后来曾在多地任职,但江铜的发展,他常常记挂在心,一有机会就回来看看。贵冶投产时他来了,德兴铜矿二期投产时他也来了,德铜三期建设开工时他来了,德铜四号尾矿库建成时他也来了……我记得茅林70岁生日,就是在德兴铜矿度过的。茅林老部长每次来到江铜,都要谈发展、提要求。江铜发展阶段的进步,也常常让他引以为荣。
现在我已进入古稀之年,在茅林等老领导面前却是晚辈,我对他们十分敬重。1998年,我曾上门探望茅老,那年他已近75岁。此后每年春节,我都打电话拜年。今年10月12日,得知茅林老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,心情十分沉重。暮年知交半零落,古道长亭别梦寒。江铜事业的开创者,至今所剩无几,想到这里,悲从中来,不能自已。
(作者:王振坤,原江西铜基地团委副书记,德兴铜矿党委书记、矿长,江铜党委副书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