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0月12日6时,原中共江西铜基地总指挥部委员会第一书记、总指挥茅林同志与世长辞,享年96岁。
茅林,曾名毛志耀,浙江余姚人,1924年3月6日生。革命战争年代,茅林是苏南革命根据地的守卫者。经济建设时期,茅林多年奋斗在冶金矿山第一线,曾在白银有色金属公司、甘肃省、原冶金工业部、原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管理总局、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等担任重要职务,为我国现代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。
一
茅林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缘分,始于1962年。那一年,他调任冶金工业部有色金属司副司长一职。一年后,他被派往甘肃白银有色金属公司,分管生产工作。
从北京开往兰州的火车,足足跑了40多个小时。茅林走下火车时,惊奇地发现,兰州火车站竟然是由竹棚搭建而成。
甘肃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的吉普车就在竹棚外等候。茅林坐上车,一路上风沙呼啸,尘土漫天,偶尔看见几栋低矮的茅草土屋一掠而过。新中国已经成立14年,西北地区落后的面貌让茅林吃惊,他暗下决心,将以有色金属工业作为自己事业的新战场,努力改变落后面貌。
茅林担任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党委书记期间,下矿井,上机台,进班组,没黑没白地工作,最终扭转了多年不能达产的局面。即使在“文革”期间,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也千方百计维持正常生产,为国家上交了十几亿元利润。
1978年,茅林回到北京,参加中央党校学习。时隔15年,茅林再次来到天安门广场,隐隐感到改革开放的气息。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,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。国家做出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,逐步完善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决定。
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转向工业发展,让茅林感到异常兴奋。他主动请缨,表示要重回冶金系统,在自己熟悉的经济领域实现工业强国的梦想。1979年2月,茅林被任命为冶金工业部副部长,兼任江西铜基地总指挥部第一书记,主要任务是组织和领导江西铜基地建设。
文革过后,百废待兴。按照当时部署,国家对江西铜基地的规划目标是建成年产20万吨铜金属规模,形成中国最大的铜金属生产基地。茅林带着“到江西大干一场”的决心,走上新的工作岗位。
当年3月9日,茅林来到南昌,一下火车,就直奔矿山。从3月9日到3月25日短短半个月时间,茅林风尘仆仆,披星戴月,跑遍了永平铜矿、德兴铜矿、富家坞铜矿、银山铅锌矿、赣东北供应站、贵冶筹建处、东乡铜矿、武山铜矿、城门山铜矿等大小矿山和单位。那个年代的交通,道路崎岖,颠簸一天下来,茅林感觉浑身散了架一般。有时候汽车半路抛锚,星夜步行也是常有的事。
江西铜基地的组建,工作千头万绪。从整体规划、建设用地、资金来源、建设队伍、厂矿人员、技术培训、电力供应、交通设施、通讯联络后勤保障和组织机构等等,一项一项需要落实。江西铜基地按照最初产能规模预计,建设人员高峰时将达到六七万人,生活物资和后勤保障都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。
茅林曾担任甘肃省委书记,对于重大事项的决策及组织有着丰富领导经验。面对铜基地繁重复杂的建设任务,茅林指挥若定,有序安排。时任江西省省长白栋材说,铜基地建设的推进难度确实很大,比如修建铁路要与铁道部协调,修建电厂要与电力部协调,茅副部长一来,这些问题迎刃而解。
二
1979年7月1日,江西铜基地总指挥部正式成立。茅林计划实施美元债计划,引进美日采选和冶炼技术,通过一年准备、四年建设,一次性达成国家铜基地发展目标。茅林还远赴海外,考察了美国、秘鲁等国的矿山设备和日本东予冶炼厂的冶炼装备。
那时候,茅林满怀激情,和其他创业者一道,每天爬山涉水、风餐露宿,用激情和汗水,在美丽富饶的鄱赣大地上,描绘着中国铜工业的宏伟蓝图。
茅林的宿舍起初设在德兴铜矿大山中,是一栋低矮平房。一生中,茅林都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,艰苦朴素,工作勤勉。他宿舍的灯光,常常亮到深夜。
正当参与江铜建设的各路大军挥汗如雨,奋力拼搏时,1980年,国家因财力不足,无法同时支撑各行各业的大规模建设。江铜一次建成年产20万吨铜产能规模的大规划,调整为先按5万吨规模进行建设。
国民经济大调整,意味着当时德铜13万吨大矿引进项目要停止,委托给美国福陆公司的设计合同要中止,永铜的开发规模要从1.5万吨降为1万吨,贵冶1982年的建成目标要推迟三年,贵冶缓建期间设备维护、保养、安装、培训事项要与日方重新谈判,原本招收2500名工人和1000名技校生的计划要紧急停止,进驻现场的7000多名施工人员要妥善清退……打出去的拳头猛然收回,并不容易,况且铜基地建设系统战线广、规模大、参与建设的人员更是激情豪迈。要打“退堂鼓”,谈何容易。
1980年7月11日,江西铜基地党委会召开。会议一开就是五天,主要任务是围绕铜基地建设调整事项统一思想,解决问题。面对复杂形势和巨大压力,茅林审时度势,统筹谋划,果断做出“将建设重点放在矿山建设上,按照‘一步规划,分步实施,在20世纪末建设20万吨铜综合生产能力’的思路稳步发展”的决策,同时要求各单位迅速补上精细规划、系统科研、务实培训等欠账,坚决防止“大跃进”左倾思想。
随后几年,江铜在铜基地领导班子的指挥下,生产建设稳步推进。德铜按照挖潜扩建、逐步发展的思路,仅用6个年头,将每日处理量由一万吨提升至三万吨;永铜大矿建设自行设计,自行施工,用4年时间形成每日万吨处理能力;贵冶缓建期间,利用国家每年拨付的2000万元维护资金推进建设,抢在引进设备和技术的合同期内,完成无负荷联动试车。
1985年,江西铜业公司和铜基地65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完成,将我国铜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举缩短20年。1986年4月16日,茅林宣布贵冶正式投产,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国务委员方毅为投产典礼亲自剪彩。
三
随着江西铜基地重点建设项目一一建成,茅林作为中国冶金工业部副部长,又先后接受了其他重要项目的挑战。1985 年,为解决山西铝厂面临的重重矛盾和问题,茅林出任有色总公司重点项目服务组组长,通过艰苦努力,推进了山西铝厂的达产达标。1986 年,茅林临危受命,担任中国有色对外工程公司董事长,赴海外解决多国海外承包纠纷,为该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上世纪90年代初,江铜自成立之后最为艰难的一次体制改革拉开序幕。为推进改革,1991年12月23日,茅林在出席江铜干部大会时,语重心长地说,江铜的干部要放眼世界,紧跟发展大潮。他说,“完成改制后的江铜,必然要面向市场,走向国际,希望江铜办成世界级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,不仅仅是规模,在技术、人才、效益、管理等方面,要奋勇争先,争创一流。成为世界一流企业,应该作为江铜坚定不移的目标。”
茅林等江铜第一代创业者打下的基础,规划的蓝图,明确的方向,为江铜的后续发展开辟了通途。随着六矿一厂法人资格被注销,江铜开始以经济主体的身份,全面开拓国内外市场。2001年,江铜阴极铜产量达到22.6万吨,终于在新世纪的第一年实现了国家规划的第一步战略目标。
如虹壮志,风鹏万里。此后,江铜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。在江铜的领跑下,中国,开始由铜业大国,向铜业强国进发。2009年,江铜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,茅林当选为江铜“十大功勋人物”之首。
茅林退休后居住北京,时常怀念在江铜奋斗的岁月,也十分惦念江铜的发展和江铜的故人。他说每当在报刊上看到江铜的好消息,精神都会为之一振。
茅林作为江铜的开创者,是江铜建设与发展的大功臣,也是中国有色工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。茅林心系有色发展,一生襟怀坦荡。在《一生的追求》一书中,女儿茅晓慧深情回忆:我眼中的父亲,是苏南根据地的守卫者,有色冶金战线的创业者,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。他一生认真做人,踏实做事,廉政清明,深入基层,转战南北,多年奋斗在冶金矿山生产第一线,用智慧和勤勉,呕心沥血地努力奋斗,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茅老,一路走好!